农研院要闻

“沂蒙头雁联企共富”活动顺利举行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12     浏览次数:265

为全面服务临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头雁人才“顶梁柱”、农村共富“带头人”的领航作用,依托浙大山东农研院平台优势,加强临沂和浙江两地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浙临两地“头雁”人才互联互通。

5月5日至9日,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沂蒙头雁联企共富”活动。


启动仪式

5月5日上午,38名头雁人才集结临沂,顺利举行了“沂蒙头雁联企共富”启动仪式,浙大山东农研院常务副院长赵建明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课堂授课

活动邀请浙大新农院常务副院长、浙大山东农研院院长王珂教授和浙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葛永明副主任分别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之浙江经验”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授课。两位专家从实践的角度,运用生动典型的案例,回顾了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既有经验总结,又有理论思考,对临沂村庄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产业对接

活动坚持精准对接的原则,根据头雁人才所在村的产业方向和类别分为“农产品加工组”、“农产品销售组”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组”三个小组,分别到对应的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需求,探讨双方合作方式及可行性。


农产品加工组

依次前往杭州、绍兴、台州、温州四地市对接农产品加工优秀企业。

5月6日下午,11名沂蒙头雁赴浙江麦尚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邀请浙大新农院常务副院长、浙大山东农研院院长王珂出席,8家浙江“头雁”和企业负责人参加本次座谈会,围绕双方产业发展交流洽谈,并参观了浙江麦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5月7日上午,赴嵊州市恒满果蔬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邀请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副书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士良,鹿山街道和浦桥村相关负责人出席,就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产业融合发展做深入沟通交流,并参观了解合作社产业发展和运作模式。

5月8日上午,赴温州泰顺参观学习农归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泰顺县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创新运作模式和销售平台,就双方如何加强合作做深入对接交流。


农产品销售组

分别前往湖州、嘉兴、台州、丽水四地市,与当地的优秀“头雁”企业座谈交流。

5月6日下午,前往明康汇太湖农业中心交流对接,邀请浙大山东农研院副院长陈士国出席,10家浙江“头雁”及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会上双方就产业发展理念、需求、困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5月7日上午,前往浙江雨露空间果品有限公司,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做了深入了解,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5月8日上午,前往丽水市绿洁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丽水山耕梦工厂,对丽水山耕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历程、运作流程、全产业链打造等做了详细了解,并邀请5家丽水市优秀企业参与座谈交流,就农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农文旅融合发展组

浙大山东农研院院务委员张洪带领临沂头雁农文旅组人员分别到宁波、台州、湖州三地市参观交流。

5月6日-7日,农文旅组10人赴宁波静蓝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浙江4家“头雁”和企业负责人加入本次座谈,双方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经营模式创新开展交流。

5月8日上午,赴湖州市德清县参观加州农业企业工厂,了解经营运作模式和未来农场的数字化平台,并在座谈中深入交流学习。


三组齐聚台州格林高科

5月7日下午,沂蒙头雁三组齐聚台州格林高科发展有限公司,邀请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副书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士良,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人才办主任徐巧玲,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水星,仙居县双庙乡党委书记潘峰等领导出席座谈,座谈会由浙大山东农研院院务委员张洪主持,就两地产业情况分别做沟通交流,仙居县多家杨梅种植及加工企业逐一分享了仙居杨梅品牌打造和杨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进经验。


总结会

5月9日上午,“沂蒙头雁联企共富”总结会议在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召开,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农业试验站党委书记王建军,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服务办主任李铁林,浙大山东农研院院务委员张洪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区“头雁”纷纷畅谈活动收获与感悟。


临沂“头雁”谈感悟


蒙阴县县委组织部二级主任科员杨慧:

这次活动让我们抵达一线,和许多浙江企业近距离交流,仙居的杨梅相关企业就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先进经验,仙居杨梅的品牌打造对蒙阴蜜桃有非常多的可借鉴之处,下一步,我们也要争取组织更多的蒙阴“头雁”和致富带头人来浙江,特别是到仙居考察学习,学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我具体谈三点感受:

一是活动组织水平高,针对性强效果好。这次“头雁”联企活动,农研院精心筛选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且有意向到临沂投资兴业的企业,组织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创新开展“N+N”的交流座谈模式,改变过去只看只听的的方式,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台面上”。谈企业发展,我是怎么干的;谈产业基础,我现在有什么;谈未来发展,我们能做些什么。既交流了经验也交流了业务,在发展理念上得到了冲击和提升。

二是找准差距理思路,争做发展领头雁。通过这次“头雁”联企共富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缺的不是产业基础,缺的是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知识和胆略。要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通过对比浙江头雁企业家,找差距、补不足,不断树立新的标杆,争取新的突破。

三是愿加强沟通交流,以促进共富共强。这次活动搭建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交到了朋友、学到了经验、抓到了商机。希望能邀请浙江“头雁”企业家到临沂考察指导、投资兴业,把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动浙江、临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未来的经济就是交往,朋友圈有多大,发展就有多大,建立联系,找到共同点,优势互补,相信未来一定可期。

 

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卓自田:

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深入浙江的“头雁”企业,实地参观和交流学习,收获特别大,尤其是我发现浙江的“头雁”们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特别注重品牌的打造。实事求是讲,临沂的农产品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品质上都和浙江差不多。就拿我们兰陵县来说,常年种植蔬菜120万亩、年产500万吨,产值100亿元,成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就有130多家,70%的产量发往江浙沪地区。但是一直没有在全国叫响的品牌,而浙江的农产品品牌却在全国知名,比如“西湖龙井”“仙居杨梅”“嵊州小笼包”。所以说浙江“头雁”的品牌打造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尤其是他们利用浙江大学这块金字招牌,让自己的品牌迅速成长起来,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是特别注重抱团发展。浙江“头雁”的抱团发展,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也应该舍弃原来的单打独斗,充分发挥各自村的资源和优势“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三是特别注重利润导向。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以前发展的很多项目,经常会片面追求所谓的“高大上”,不管企业做的什么样,先要把展厅建起来。很多的时候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参观,往往不可持久。通过学习,我发现浙江“头雁”无论干什么项目,首先想到的是利润点在哪里?能带来多少利润?只有有利润点才能有长久的发展。

 

平邑县仲村镇原宪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占锋:

首先感谢组织部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我做为一名沂蒙“头雁”来到浙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浙江“头雁”企业家们交流,让我感到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我要把这几天的所看、所学、所悟,结合本村实际和所需,好好消化,学以致用。浙江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经营模式让我深受启发,特别是浙江原态农业徐董事长讲解的创业之路和成功之道让我感触颇深,我们也可以探索借鉴徐董的资本运作模式,把几百块钱一亩的村集体土地和闲置房屋慢慢盘活,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回去之后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与我们所学结合在一起,带领我村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兰花墩村总支书记、村委主任东兰墩党支部书记石学东:

感谢为我们组织这次“沂蒙头雁联企共富”活动,通过近几天的活动,收获很大。

思想上的触动:通过浙大王珂教授的授课,深感浙江超前的、灵活的、人文的发展理念,非常值得学习。记的有位哲人说过“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唯有通过学习、交流、碰撞才能有崭新的认识以至产生深度的感悟,久久为功转变成为必然。

观摩点参观、研讨的触动:首先,找差距,清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此次学习做到扬长避短。产业发展是需要时间和空间发展积累,有时需几代人坚持发展起来的。其次,找资源,借力浙大山东农研院平台匹配优势资源助力产业振兴,多走出去,请专家进来把脉解决发展问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基层的治理和党建活动也起着推动作用,如何在复杂的基层治理过程中发展好本村的产业确实存在很大的挑战性,有浙大和组织部门的帮扶我充满信心。再次表示感谢!

 

临沭县玉山镇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春途:

这次活动收获颇丰。一是与明康汇已有初步合作意向,用我们现有的蔬菜大棚试种一部分他们的西红柿品种,看看品质情况,如果可以,13个大棚将全部种上,并扩大规模,做订单农业。二是也与雨露空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我们本地种的西瓜成熟后,先尝试推送一部分给他们,如果品质过关,明年将投放200亩的订单。我有自信,因为我们土壤富含硒元素。三是通过与丽水的季总沟通,了解到他们加工的土特产很多,其中,红薯条非常适合我们,他们每天需要30吨的鲜红薯,而我们临沭县玉山镇每年有7到10万亩的种植面积,第一可以供应鲜红薯,我们有价格优势、品质优势,第二可以合作建分厂。以上合作意向明确,我们有信心合作成功。


沂南县振民黄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国

这次到浙江参观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在海亮集团明康汇太湖农业中心、浙江雨露空间生鲜果品有限公司参观,以及与浙江头雁企业家座谈交流中看到,这里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自己的基地种植,到网络平台线上销售,再到线下多家连锁门店销售,以及冷链仓储分拣中心,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完善,能够让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中,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建设了自己的农产品加工厂,将蔬菜果干等休闲零食制作出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把就业机会留在了乡村,让更多年轻人参入京东、快手、抖音等平台网红直播带货销售,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这种产业链条上下游结合的模式,让产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他们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品牌能够让消费者认可和信任,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临沭县青云镇莲花村党总支委员、雷官庄党支部书记王洪江:

非常感谢组织部给我们这次学习机会,这次学习最大的感触是与以往不同,以往的学习是坐着车到处看,这次是一边看一边交流,和企业家们坐在一起,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本次学习,我们更加坚信了党建引领群众致富的理念,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模式,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的致富经验。在丽水参观的企业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冻干食品里就有地瓜,他们经过深加工,把原有地瓜价值提升很多倍,这点让我深受启发,临沭大面积种植红薯,仅我们一个村就有上千亩的地瓜,地瓜储存期也能达到八个月,但是我们的经营方式单一,只是装袋卖了,没想到分拣和深加工,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个项目,希望能争取和他们联合发展,或者把他们邀请到临沭建设分厂,把我们的地方经济带动起来。


费县薛庄镇彩山前民宿合作社副理事长杨程程:

总理李强说过,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带着想发展的想法,我们从沂蒙老区临沂走到经济活跃的浙江。这几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热情的浙江企业家,也领略了浙江农文旅发展的崭新画卷,另外,我们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在王珂院长和葛永明教授的授课中学习到了。学习结束在即,想说几点自己的学习思考。

一是定好位置。我参观的第一个企业,他们的总经理问我,你觉着浙江和临沂的乡村振兴不同有什么原因,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思路”问题,在乡村振兴路上,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所在的村、镇企业发展定位好,从一个点出发,取长补短,围绕“发展”去开拓思路,狠抓落实。我们说,抓好乡村振兴,核心要素在人,关键任务是要建设一支能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头雁”队伍,所以我们今天所开展的“头雁”活动,在乡村振兴中就起到一个把握方向、定好位的作用。

二是提升内力。我们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看到浙江的发展,但更要落到自身的提高,最大限度提升自身村镇企业的资源优势,才能引来金凤凰。另一方面,其实我们也应看到,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临沂各县区、各乡镇之间也认识了不少,这是我们近距离的一种资源,也是我们来到浙江深刻体会到的兄弟村镇之间的优势互补力量。

三是用好外力。党和政府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搭好了各类平台,比如浙大山东农研院就是为我们和浙江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桥梁,我们这几天体会了浙江的乡村振兴,在交流中,发现一些企业家是到过临沂的,但更多的是不太了解、没有去过临沂的,在此我们也提出小小的建议,希望邀请浙江的“头雁”人才到我们临沂来,甚至可以把各自优势资源写下来,做到精准对接,互通有无。